北京理工大学德国校友会 BIT Alumni Association
Verein der Absolventen und Mitglieder de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utschland e.V.
2016年6月25-26日, 第一届中德智能机器人论坛在德国南部秀美的旅游休闲胜地Bad Herrenalb巴德赫尔阿伯市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留德学者计算机学会、北京理工大学德国校友会、太库德国联合主办,共100余人参加。
此次论坛汇聚了在德国和瑞士主要机器人与工业4.0研究机构和公司中的华人技术骨干、精英,他们是中德瑞机器人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驻德使馆教育处张慧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人事处处长阎艳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校友会办公室主任付大军,1997级校友李强,1998级校友龚欣,1999级校友冯刚、丁昊,2002级校友单文、席晓宇、孙国强,2003级校友王耀箴等骨干校友到会。
中国留德学者计算机学会主席李立先生致大会欢迎辞,并宣读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以及江苏省海外交流协会发来的贺电。他还讲到:中国留德学者计算机学会虽然历史悠久,但却充满活力,在中国驻德使馆教育和侨办的关怀与指导下,一直是中德技术与人才交流的桥梁。衷心感谢中国驻德使馆教育处张慧教授莅临论坛现场指导工作。本届论坛源自德国德诺机器人有限公司薛智兴CEO和北京理工大学德国校友会副会长李强博士的创意,从去年11月份开始启动,在中国留德学者计算机学会黄惠燕、毕艳、北京理工大学德国校友会单文和李强等骨干的积极工作下,首届中德智能机器人论坛隆重召开。
中国驻德使馆教育处张慧教授致辞,感谢北理工德国校友会给予的大力支持!对于科学技术发展,张教授提出了三个融合的指导思想。一是交叉学科融合。在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下,通过跨学科的集成和创新,实现理论与技术的突破。二是虚实产业融合。既有前沿科学概念,又有企业实用项目。既有软件虚拟技术,又有产品硬件开发,加快高新科技的产业化转型升级。三是内外融合。以开放共赢为基本理念,加强中德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开拓全球市场,共同进步与发展。
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人事处处长阎艳教授代表北理工致辞,她介绍了中国2025与德国工业4.0的关联,以及北京理工大学高精尖中心的基本情况和人才需求,希望能构建交流的桥梁;她还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成立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的初衷和发展定位,并发出北理工的邀请,希望更多的人才关注北理工、加盟北理工,邀约留德高层次人才选择北理工作为自己事业发展的平台;最后她预祝论坛圆满成功,并诚挚邀请第二届论坛来北理工举办,依托北理工高精尖中心和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邀请海外学者到北理工进行交流访问。
来自比勒菲尔德大学CITEC(Cluster of Excellence Cognitive Interaction Technology认知互动技术课题组)的李强博士,不但进行了论坛筹备工作,还为论坛呈现了一份极具专业性的精彩报告:Multimodal feedback-based intelligent interaction control(多模态的基于反馈的智能交互控制)该报告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比勒费尔德大学认知交互技术研究中心神经信息组关于认知交互技术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一个通用的集成视觉-触觉-自感反馈控制器,控制器由三层架构组成:第一层是基于机械臂/手自感反馈的笛卡尔空间伺服层。根据已知的运动学模型实现机械臂/手在六自由度空间的控制。第二层是基于安装在机械臂/手末端的触觉阵列图像反馈的应激触觉伺服层,基本思路是根据触觉感知图像期望与实际反馈偏差驱动机械臂/手末端的扭转。当机械臂/手与外界物体接触时会导致机械臂/手与物体的主动可控的相对滑动和滚动。在这层,主要使用机械臂/手的局部接触坐标来描述其运动。第三层是基于单目,双目或深度摄像机的视觉伺服层,在这一层,视觉特征偏差会引导在触觉伺服控制下机械臂/手有目的的移动到合适的抓取点或双臂/手操作改变物体的位姿。最终通过一系列的物理仿真和机器臂探索,抓取和操作实验验证该控制器的有效性。
ABB集团德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1999级校友丁昊博士为大家分析了工业机器人的安全问题。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已经走过了50个年头。应用领域已经覆盖了从汽车生产线的焊接到在打包工业中的抓放操作。然而这依然无法兑现当年提出的在生产线上成功部署百万机器人的梦想,究其原因主要很多方面,该报告集中讨论了机器人从传统的单独工作到现代的协同工作的转型升级过程以及国际标准规范。
最后,德国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所、1998级校友龚欣与大家分享了用于分布式智能传感的植入型光纤Bragg光栅 (FBG)传感器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以及特殊特种环境下传感应用实例。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器作为智能分布式传感系统具有诸多优于常规电子应变片的特点,比如轻小易部署,抗电磁和辐射干扰,非金属无源器件无电流,串行传感可复用。FBG可测量温度,应变,应力,震动,速度,加速度等。经过30年的发展FBG广泛用于长距离大面积结构健康检测,是航空,航天,核电等特种领域的唯一可靠监测方案。本报告在回顾FBG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在智能传感上的应用现状之后,着重介绍植入式FBG作为温度和应变传感器的研究前沿及其对航空航天碳纤维加强材料的监测的应用,以及新近商业化的飞秒激光逐点写入法(FsFBG)对FBG传感的革命性推进,并列举了FsFBG突破性应用于高温高压强辐射高功率环境下的稳定传感监测,最后展望了FBG传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Copyright © 北京理工大学德国校友会 All Rights Reserved